梵鱼寺
与陕川海印寺、梁山通度寺一起,
作为岭南3大寺院,是佛教界的中心之一。
地址及交通
地址 : 釜山广域市金井区青龙洞546翻地
交通情况
- 地铁
1号线梵鱼寺站5号、7号出口 → 步行5分钟以内 → 乘坐90路梵鱼寺方向公交车 → 梵鱼寺 - 公交车
乘坐148, 148-1, 37, 49-1, 80-1, 90, 301, 50, 1002路梵鱼寺下车 → 步行5分钟以内 → 乘坐梵鱼寺方向90路公交车→ 梵鱼寺
主要文化遗产
大雄殿(宝物第434号)

其建筑物为前面∙侧面三间房结构,屋顶在侧面看呈“人”字形。其款式为多包样式,用于支撑屋檐的结构采用了多包样式,其结构不仅在柱子上面,而且在柱子之间呈现。而且建筑物内供奉佛像的佛坛和装饰佛像的屋顶模型的雕刻可说是巧夺天工,展现了朝鲜中期佛教建筑的美丽和朝鲜时期木工工艺的优秀。
三层石塔(宝物第250号)

此塔的特点可从起到塔的支撑台作用的基坛着手,上下层基团两侧不以柱状装饰,而是雕刻了大块眼象。塔体部比起1层的塔体2层以上的塔体其规模明显缩小。平而薄的屋顶石呈现屋檐呈水平、底部垫台呈4层的结构,展现了统一新罗后期的建筑风格。位于顶部的支撑头部装饰的四方垫石上只留有宝珠(莲花花蕾形状的装饰),其他的已不复存在。
统一新罗兴德王(在位期间826-836)在位期间建立的塔,日本统治时期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因在祭坛下部添加一个石头,而让人感觉祭坛部过于高。据说,底部的围栏也是此时搭建的。
三国遗事(宝物第419-3号)

梵鱼寺所收藏的《三国遗事》卷4-5还出现补正版,因此被认为于中宗7年刊发。
但是,在等同的版本中只有1书被指定为宝物,可了解太祖3年刊本的形态,并于壬辰倭乱之间刊发,以及这些刊本都为为数不多的贵重本等,从这些角度出发,此书不仅在书志学,而且在文化遗产方面也具有价值的优秀资料。
梵鱼寺 曹溪门(宝物第1461号)

一般建建筑物时,为了建筑物的稳定,会在四个角上建立柱子,梵鱼寺的一柱门-曹溪门的特点为柱子都是并排而列。
虽无从了解此建筑的建造时期,据推测于朝鲜光海君6年(1614),由妙全和尚修建寺庙内几个建筑物时一起建造而成。
正祖5年(1781)由白岩禅师维修了现今的建筑物,正面为3间,侧面看屋顶时屋顶呈“人”字形结构。
用于支撑屋檐而设立的栱包还设立于柱子和柱子之间,是多包格式。
把较短柱子设于高石上是一特色,且所有木材都采纳了丹青,釜山梵鱼寺曹溪门蕴含所有法都通为一体,因此被称之为三解脱门。
釜山梵鱼寺曹溪门通过寺院一柱门所具有的座位功能性建筑物的价值,以及通过合理搭配所有构成组件结构,凸显了其结构和理性以及稳定造型和装饰性。
完好地体现了韩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美感,可评价为韩国一柱门之杰作。
梵鱼寺天王门与保护树

- 树种 : 松树
- 树龄 : 100年
- 树高 : 11米
- 树径 : 1.5米
藤树群落(天然纪念物 第176号)

藤树结群生长实为罕见之事,因此将此处称为藤云谷,成为金井山佳境之一。目前估算约有500棵树木,树龄最高的被估计为100岁左右。
由来
金井山名字的由来可从《 东国与地胜览23卷东莱县山川條 》 记载中得知,“金井山位于东莱县的北侧20里,金井山山脊上有三丈高的石头,石头常年积着水形成一口石井,其周长达10余尺,深约为7寸。井水呈金色,一年四季不干枯”,据传天上的金鱼乘五彩祥云从天(梵天)而降在此嬉耍,因此取名为‘金井’山和‘天上的鱼(梵鱼)’寺。